《卖油翁》最后一句话是什么
刚刷到一个短视频,熟悉的套路,提出一个问题,扯来扯去就是不说答案,为的就是让你看评论,增加页面停留时间,增加互动。
这个短视频的问题是《卖油翁》最后一句话是什么?
抖机灵的网友们故意说“待翁远,以箭射之”,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作者的小号故意带节奏。
其实删掉的那句话是 “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?”,意思是说,这样的故事与庖丁解牛、轮扁斫轮有什么区别呢?
庖丁解牛,讲的也是“熟能生巧”的道理,这里不再赘述。
轮扁斫(zhuó)轮,轮扁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造车工人,这人造车达到了直接抡起斧子就能砍出轮子来,而不需要画图尺量,讲的其实也是“熟能生巧”的道理。
至于为什么删除这句话,就要了解“轮扁斫轮”背后的故事。
《庄子·天道》轮扁斫轮 片段
桓公读书于堂上。轮扁斲轮于堂下,释椎凿而上,问桓公曰:“敢问,公之所读者何言邪?”公曰:“圣人之言也。”曰:“圣人在乎?”公曰:“已死矣。”曰:“然则君之所读者,古人之糟魄已夫!”桓公曰:“寡人读书,轮人安得议乎!有说则可,无说则死。”轮扁曰:“臣也以臣之事观之。斲轮,徐则甘而不固,疾则苦而不入。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臣不能以喻臣之子,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,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。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,然则君之所读者,古人之糟魄已夫!”
译文
轮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木工,齐桓公召其入宫打造物件。
有一天,齐桓公在堂上看书,轮扁在堂下用椎、凿等工具做车轮。齐桓公看书看到得意处,不由得读出声来。
轮扁听到读书声,想了想,放下手里的工具,走上堂来,在齐桓公面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下,恭恭敬敬地说:“请恕臣斗胆问一下,君王读的是什么书?”
齐桓公没想到这个老木匠会走上堂来,倒有点意外。不过看在他年纪大的份上,倒也不去斥责他,就回答说:“寡人读的是圣人写的书。”
轮扁问:“圣人还在吗?”
齐桓公说:“已经死了。”
轮扁说:“这样看起来,君王所读的,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!”
齐桓公勃然大怒,说:“寡人读书,你一个做车轮的怎么敢议论?你说,这书上怎么会是古人的糟粕?说出道理便罢,说不出道理便难逃一死!”
轮扁不慌不忙地说:“臣是根据臣所从事的活计而明白这个道理的。砍削轮子,榫头做得宽了则松滑而不牢固,做得太紧就必然涩滞而安不进去,臣制作的榫头松紧适宜,是因为心里怎样想的手便怎样去做。然而尽管所需要的分寸度数心里都明白,要把它用言辞表达出来却实在不可能,全靠自己手与心的配合。所以,臣无法将其中的奥秘传授给儿子,臣的儿子也无法从臣这里学到其中的奥秘。因此,臣如今七十多岁了,还只好亲手去干制作轮子的活。这样看来,古人之道的精华都已随着古人死去而无法传世,那么君王所读的,不就是古人的糟粕了吗?”
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轮扁的观点是“读书无用论”,称古之圣贤的书籍是糟粕。这样的说法显然不太适合现在的情况,所以删掉《卖油翁》最后一句以避免误人子弟也可以理解了。
我认为轮扁的观点过于片面了,或者说只是在他那个场景下成立,轮扁其实强调的是实践具体的技艺,具体的理论知识不重要,但放到现在肯定是不行的。
毕竟那时候的书大都是一些“圣人之言”,我们知道“圣人之言”并不是科学知识,都是一些大道理,这些东西确实很虚,砍个轮子也不复杂,几句话就把要点讲清楚了,剩下的就是实操。
而现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。比如学习化学,你不先看书学习化学知识了解各种化学反应原理,直接操作把自己炸成渣都不知道怎么死的。。。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