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工具软件 下的文章

WildCard 经历了停服风波后,一度传出可能会恢复的消息。

但由于监管合规问题,我觉得大概率要凉凉了。

果然,又经历了一场恢复停服风波后,现在应该尘埃落定,确定凉凉了,后面恢复的可能性应该很低了。

2025-10-09T09:21:49.png

在第一次停服的时候,我就开始寻找续费 ChatGPT 的方法。

然后我就找到了一个靠谱的方法,不过稍微有点麻烦,并且只适用于 Apple 用户。

准备工作

  1. 自己的美区 iCloud 的账号(无需绑定信用卡,没有可以买一个,租的不行哦);
  2. 支付宝;

步骤: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macOS Tahoe 26.0 更新发布后,很多网友吐槽 UI,不过我在意的不是 UI,而是有没有大 bug(小 bug 能接受),哪些软件不兼容。

等了一周,发现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,Google 一下,Gemini 总结了一些问题,但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,中午就升级了一下。
然后我就遇到了第一个 bug,貌似网上没人提到过。

作为程序员,最常用的软件之一是终端(Terminal),当然第三方的比如 iTerm 我也在用,不过我的习惯是本地用 Terminal,远程用 iTerm。

结果我发现在搜索中搜不到终端(Terminal):

2025-10-09T09:44:29.png

中文、英文、全称都试了,还是搜不到。

搞得我怀疑 macOS 26 把自带的终端给移除了,直到我把软件列表拉到最底下: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Nano Banana 是 Google 在其 Gemini 产品中引入的最新图像编辑与生成模型,官方名称为 Gemini 2.5 Flash Image。它不仅具备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,还能通过自然语言精准编辑已有图像,在 Image 编辑模型排行榜 LMArena 上排名首位,广受好评。

前几天在社区就火起来一个生成桌面角色模型的提示词:

将这个角色转换为一个角色模型。在它后面放置一个印有该角色图像的盒子,并且让一台电脑屏幕上显示Blender建模过程。在盒子前面添加一个圆形塑料底座,让角色模型站在上面。如果可能的话,请将场景设置在室内。

我亲自测试了一下,效果确实不错: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因为墙的缘故,github 仓库经常推送拉取慢或者断连,我一般的做法是开启终端的代理:

export https_proxy=http://127.0.0.1:7897 http_proxy=http://127.0.0.1:7897 all_proxy=socks5://127.0.0.1:7897

这种做法会让当前窗口所有的流量走代理,有额外的心理负担。

今天在社区看到一个更 nice 的做法,就是在 .ssh/config/ 里设置代理命令:

Host github.com
  User git
  HostName github.com
  ProxyCommand ncat --proxy-type socks5 --proxy 127.0.0.1:7890 %h %p

这样就不需要每次设置了。

有个独立的应用模块是用 Python 开发的,需要特殊的部署环境,公司没有完善的发布机制,所以是直接手动 docker build 发布的。多次发布后,发现构建缓存占用了大量磁盘空间,于是清理一波。

下面是相关的操作命令: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本来以为只是国内程序员圈子里的吐槽,没想到字节跳动这款 AI 编程工具 Trae,最近还引起了海外科技媒体的注意。

7 月 29 日,日本知名科技媒体 Gigazine 发布了一篇长文,披露了一位开发者对 Trae 的实测结果,核心问题就一个:即便关闭了遥测功能,Trae 依然在上传数据。

Trae IDE 作为 AI 编辑器,正试图在越来越受欢迎的 Cursor 市场中分一杯羹。它可以接入 OpenAI 的 GPT 系列、Anthropic 的 Claude 等大模型服务。

关于 Trae IDE,有用户报告称其“进程数过多”。下面的图片是将 Trae IDE、VSCode、Cursor 的进程数和内存使用量分别对比的结果。可以看出,相比于 VSCode(进程数 9、内存 0.9GB)和 Cursor(进程数 11、内存最高 1.9GB),Trae IDE 的进程数达到 33 个,内存使用也达到了惊人的 5.7GB,是 VSCode 的 5 倍以上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上周末看到 Coze 开源的消息,本来有点小兴奋,但等我了解了其中的细节后,还是有点失望的。

首先简单介绍一下 Coze(扣子)。

Coze 中文名扣子,是字节跳动(ByteDance)旗下推出的一款 AI Agent 创建与管理平台,主要面向开发者和普通用户,允许用户像搭积木一样构建自己的智能体(AI Agent),并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多轮对话、API 调用、知识库问答等功能。

简单理解,Coze 就像是一个“ChatGPT 的拼装工厂”,你可以把多个模块(比如知识库、插件、函数调用等)组合起来,让一个 AI 聊天机器人具备特定能力,并部署到多个平台(如微信公众号、飞书、网页等)。

不过以上说的是非开源版本,实际这次开源的版本阉割了很多东西,这个后面细讲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iTerm2 有一个很讨厌的默认配置,就是选中了就默认给你复制到剪贴板了。

实际上在工作中我喜欢选中去阅读信息,但不知不觉就复制到剪贴板了,等我真要粘贴某个东西的时候发现完犊子了。

非常讨厌。

我问了 ChatGPT 如何更改这个配置, ChatGPT 连续两次告诉我的都是错误的——也许不是错的,可能是老版本的,但好在告诉我的配置项名称是对的,我搜索了一下找到了。

我用的最新的版本配置修改位置如下:

2025-07-18T01:52:33.png

如果还是找不到建议搜索一下 Copy to clipboard on selection

2025-07-18T01:57:05.png

如果搜不到就试试 Copy to pasteboard on selection,老版本可能叫这个名字。

谷歌刚刚发布了 Gemini CLI,据说对标 Claude Code 和 Cursor。

不仅免费,而且开源(已经 24.8k Star了),真乃业界良心。

本地安装环境仅需要 Node.js 高于 18 版本,然后执行 npm 命令安装即可。

npm install -g @google/gemini-cli

首次登录到浏览器登录谷歌账号验证一下,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终端里记得挂代理。

我用我的号试了一下,可以使用,虽然谷歌知道我的这个号中国的,挂了代理还是可以用的。

免费的额度是每分钟 60 次模型请求,每天 1000 次请求。

我一开始问了个简单的问题试了一下,只是为了看看能不能用: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我有一台 mac mini m2,本来是放在办公室用的,但发现还是带笔记本更方便,所以就闲置了。
家里已经有了群晖 nas,所以暂时也没有用途了。

这两年 AI 很火,就琢磨着可以搞个相关的小服务放在 mac mini 上跑,然后对外提供接口,这就需要打通网络。

调研了一番,还是选择了以前用过的 frp

环境准备

客户端是我的 mac mini,系统是最新版的 macOS 15.4。

服务端是我的阿里云 ECS,系统是 ubuntu 22.04。

下载好 frp,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v0.62.0

服务端下载 frp_0.62.0_linux_amd64.tar.gz,解压后放到 /opt/frp 目录。

客户端下载 frp_0.62.0_darwin_arm64.tar.gz,解压后放到 /Users/tony/apps/frp 目录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