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了,马上2026年了,距离2017年微信小程序推出快10年了,应该选择什么框架开发微信小程序?还是用原生开发?

不得不说原生开发是最靠谱的方案之一,毕竟没有中间商,理论上坑是最少的。

如果你不嫌原生开发一个页面分4个文件麻烦,还是可以考虑的。而且绝大多数场景下,小程序只需要开发微信的就行了,其他家的小程序都不是主流,没有必要开发多端。

如果你跟我一样非常嫌弃原生的开发方式或者需要开发多端,那就需要考虑选择一款框架了。

MPX

MPX 是滴滴的研发团队出品,轻量,兼容原生,性能好,也支持跨平台,使用 vue 的语法,熟悉 vue 的还是比较推荐使用的。

缺点是 JetBrains 没有插件支持(原来有一个的,后来下架了)。

Taro

Taro 是京东的研发团队出品,支持使用 React/Vue/Nerv 等框架来开发所有主流应用的小程序(跨平台)。

问题是,Taro 的官网 SSL 证书过期很久没解决,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。

MorJS

饿了么团队出品,官方介绍:

Mor (发音为 /mɔːr/,类似 more) 是饿了么开发的一款基于小程序 DSL 的,可扩展的多端研发框架。使用小程序原生 DSL 构建,使用者只需书写一套(微信或支付宝)小程序,就可以通过 MorJS 的转端编译能力,将源码分别编译出可以在不同端(微信/支付宝/百度/字节/钉钉/快手/QQ/淘宝/Web…)运行的产物。

Uni-app

这个不用多说,基本上是外包团队的标配,自研的团队看不上也基本不会用。

Vue Mini

作者杨明山,作者声称拥有媲美小程序原生框架的极致性能:

Vue Mini 的 Hello World 小程序仅比 Native 多 25KB,这就是 Vue Mini 的全部运行时,体积不到 Taro 的十分之一。相较于小程序 2M 的体积限制,Vue Mini 运行时仅占 1%。

通过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,不论是静态渲染还是动态更新,Vue Mini 都有着接近小程序原生框架的表现。Vue Mini 多数耗时仅比 Native 多几十毫秒,局部更新的耗时更是相差无几,仅在大数据量场景能拉开上百毫秒。一般一百毫秒是用户能察觉的最小时间尺度,也就是说从用户视角来看,使用 Vue Mini 几乎没有可感知的性能损耗。

相较于 Taro,Vue Mini 在性能上只能说是遥遥领先。在小数据量场景,Vue Mini 比 Taro 快 4 倍以上。在中数据量及以上场景,Vue Mini 更是比 Taro 快 10 倍以上。当数据量达到 2000 时 Taro 更是直接崩溃白屏无法工作,而 Vue Mini 则可以轻松处理 5000 的数据量。更重要的是这种性能差距对用户来说是可感知的,例如在 100 张可用券的情况下,选中一张券 Taro 需要 242 毫秒,这个时间用户已经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操作延迟。而 Vue Mini 只需要 5 毫秒,对用户来说操作毫无延迟十分跟手。

Weapp-vite

跟 mpx 思路一致,跟着官方走。与 vue mini 一样,也是个人项目。

亮点是开发更现代化,喜欢新特性的可以考虑一下,不过貌似没有给出实际生产应用的项目,还是要慎重考虑,多做调研。


对于我个人来说,熟悉 vue,不希望学习太多的第三方框架的东西,综合起来还是选择 MPX。

首先是大厂出品,质量相对有保障一些。

其次 MPX 非常轻量,也兼容原生开发,门槛相对来说低一些,转原生也相对容易。

最后 MPX 还支持跨平台,这点虽然我用不到,但也算是一个加分项。

标签: vue, 微信小程序, 小程序开发框架, mpx, taro, uni-app, react

添加新评论